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斌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10年来,我市立足昭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绿色能源和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三个千亿元级支柱产业,培育绿色硅铝、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文旅康养等八大优势产业,狠抓产业项目谋划、招商引资等工作,产业兴市战略初见成效,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从弱小到壮大的历史性突破。昭通日报记者:陈忠华。
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的决策部署,水富市抢抓四川省宜宾市打造全球动力电池之都的发展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布局新材料产业,依托云南中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等7家重点企业,全力推动新材料项目尽快落地。开园仪式上,来自各专业合作社的800多户果农带着精心挑选的李子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李王评选大赛,一个重达82克的李子成功当选为今年的半边红李王,不仅获得了李王证书,还以1688元的竞价被现场拍卖。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仙女湖景区是整个公园的核心景区,以森林奇境、碧水铜锣为主题,充分依托林和水两大特色资源,规划建设有森林步道、生态木屋、森林酒店、康养中心、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滨水景观带、风雨长廊、景观亭等设施,形成了集旅游、医疗、养生、保健、体育、文娱等为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链。高原特色农业品牌越擦越亮,苹果、竹子等产业品牌优势逐渐彰显,小小花椒树成为了致富大产业,创建了一县一业示范县3个、特色县2个,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最近10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建立落实链长制,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兼容、密切产业关联,构建循环经济型、创新驱动型、园区集约型等新型工业化格局,持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
走进云南中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品车间,宽敞的地面上堆满了一袋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几名工人正在开着叉车装运、堆放这些材料,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更多金融机构在昭通设立分支机构,数字经济从无到有,智慧+业态正在不断丰富……昭通,正在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乡村变美了,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呈现在山水之间。
经济实力实现滞后到跨越的历史性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九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9.2%,达到1462亿元,是2012年的2.5倍。生态环境实现脆弱到宜人的历史性逆转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持续好转,流域干支流全面恢复自然流态。昭通机场11条航线架通了与京津冀等重要区域的空中走廊,新机场正加快建设。记者从7月6日召开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昭通发展的黄金十年,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8个历史性变化。
社会事业实现薄弱到加强的历史性进步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4年达99%以上。
党的建设实现适应到引领的历史性加强党员规模增长12.7%,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抗震救灾、脱贫攻坚、重大项目等大战大考中充分彰显,锻造了一支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真能担当的乌蒙铁军。水富港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昭通正成为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正在加快建设。自然保护区增加到23个,创成国家和省生态文明示范县4个。
城乡面貌实现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性蝶变全市建成区面积新增3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5%增至40.5%。云南网记者李熙临实习生贾煜。综合交通实现天堑变通途的历史性飞跃昭通累计完成五网基础设施投资5000亿元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135公里增至896公里,实现了除永善外县县通高速。群众生活实现贫困变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昭通全市10个贫困县、1235个贫困村、185.07万贫困人口全部退出贫困序列,230万群众彻底告别不安全住房,251.48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从不到千元突破到万元,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巨大转变。
人均GDP由11412元增加到28932元,增长了2.7倍。20万水电移民全面开启新生活。
电力装机容量从425万千瓦时增至近2000万千瓦时、居全省第一。工业产业加快绿色转型。
建成集中安置点373个,全市35.47万易迁群众一步实现进城入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三大巨型电站建成投运助推昭通成为全国西电东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绿色铝、绿色硅、页岩气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光伏玻璃、负极材料等产业落地建设,工业增加值较2012年实现翻番。深入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393条大小河流保持清水出昭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6394元、3897元增加到33830元、12500元,经济实力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会议指出,下一步工作中,全市工商联系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合力,激励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家继续开拓进取,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会议强调,万企兴万村,企业是最重要的主体。
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要敢于担当责任,发挥特色优势,结合实际帮助帮扶乡村群众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胡建普出席会议。
要抓实兴村载体,扛实职责任务,以点带面,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向纵深发展。昭通日报记者:韩兴国 实习生 刘越 文/图校对:胡远松。
要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既振兴乡村,也发展自己:要做好统筹、建好平台、选好示范,准确把握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关键任务,做到一盘棋布局、一体化推进。7月5日,全市召开 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会,总结上半年工作和昭通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取得的经验、成果,部署下一步工作。
要加强学习、找准重点,提升能力,全面推进新一届工商联工作再上新台阶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大抓发展、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构建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杨承新在回答记者关于昭通市如何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时表示,近年来,昭通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行和全面落实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本、招商为要的工作理念,大抓项目挺脊梁,让发展速度快起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彭斌主持发布会。
大抓产业壮筋骨,让发展动力强起来。郭大进表示,十年辉煌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和干劲。
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奋进、拼搏奋斗,在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征程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铸就了昭通发展的黄金十年,群众生活实现了贫困变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实力实现了滞后到跨越的历史性提升,综合交通实现了天堑变通途的历史性飞跃,产业发展实现了弱小到壮大的历史性突破,城乡面貌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性蝶变,生态环境实现了脆弱到宜人的历史性逆转,社会事业实现了薄弱到加强的历史性进步,党的建设实现了适应到引领的历史性加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昭通有行动、见成效、出成果,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二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专项行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昭通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续写昭通新时代长征路上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今年1月至6月,引进到位市外资金448亿元,同比增长41.5%。大抓招商强体魄,让发展效能提起来。7月6日上午,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发布会在昆明举行。
发布会上,郭大进从脱贫攻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污染防治、民生福祉、全面从严治党八个方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变化作了总结。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必将在新的重大历史关头为新征程擘画宏伟蓝图。
发布会上,郭大进、杨承新、罗永斌、谢宏、夏维勇分别就记者关心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建设、革命老区发展、综合交通建设等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今年1月至5月,累计完成投资405.9亿元,同比增长5.6%。
昭通日报记者:单虹/文 韩兴国/图校对:崔鹏。市委书记郭大进,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杨承新出席发布会,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作介绍
© 1996 - 2019 贫病交加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新华街